自去年11 月开始,“供给侧改革”逐渐成为中国高层领导讲话中的“网红词”,习大大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和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两次强调,“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李总理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但“供给侧改革”,这个如此红的词汇,到底该如何“理解”呢?
我们应该有一个共识
一个国家强盛的基础一定是制造业,而非现在的经济支柱地产业。房地产的发达,往往代表着是危机“泡沫”,虽然目前还在疯狂膨胀,但套用应景词汇来说,成就“中国梦”,能让中国跻身于世界之颠的只有制造业。然而,反观目前国内制造业状况,富士康准备在印度设立工厂生产新一代Iphone;明明是国内代工的马桶盖,国人却要在日本抢购,在“世界工厂”的中国屡屡发生这样的事实,我们还能乐起来吗?
什么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有需求就会有供给,“供给侧”跟“需求侧”就像硬币的两面,是相对应的。我们所说的“需求侧”,就是传统概念中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项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决定了短期的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的概念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即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
更通俗地讲,以前一说“经济增长”,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扩大内需,刺激增长,现在要换一种新思路、新方法,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一端转向偏重供给一端,既要创造新的供给,又要提供有效的供给,不适合市场需求的产能尽早淘汰,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为什么现在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其核心思想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中心,改变自己适应别人。
而目前的中国,供需关系已经结构性失衡,一方面,产能严重过剩,制约着中国经济的转型,低效率工厂、中低端产品充斥着整个社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价格指数下滑,超过正常价格的底限;二是企业盈利能力大幅度下滑,亏损企业增加;三是行业供给严重超过行业的整体需求,供大于求。
反观另一方面:高端产品的供给不足,造成国人纷纷到海外大采购。小到感冒药、保温杯等日用品,大到电饭煲、空气净化器等耐用品。而我们国内的很多老字号产品,虽然凝结了几代人的感情和记忆,但都在逐步消失。就拿糖果食品为例,80年代的大白兔奶糖是人人追捧的“奶糖圣品”,但现在几乎销声匿迹;而反观同时期诞生的日本的“白色恋人”巧克力,则成为到日本旅游必买的伴手礼。
这并非是简单的“崇洋媚外”,它反映了中国人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消费产品质量的重视,更折射出中国长期以来“供给侧”不足的矛盾。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比较低端,高端的产能需求、高质量的产品,国内供给解决不了;而供给的结构也出了问题,我国大量的供给产能是过剩的,而且是一种低端的产能过剩。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从供给端进行改革。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正面临着供给侧和需求侧都亟待结构性调整的双重压力,目前供给侧方面的问题是结构性供给过剩和结构性供给不足并存。供给侧与需求侧是硬币的正反面,其结构性改革应当同步推进,不能顾此失彼。